新闻动态

定了!与清华四川合作!

上传日期: 2025年01月16日 来源: 社会服务处

1月10日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能源消费智能化研究所所长高浪

一行莅临我校


经过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双方决定在联合课题、科研项目

低碳综合能源开发及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1.jpg

副校长周仲文,社会服务处处长廖川、李绍文,科研处处长蒋勇敏,能源学院院长侯建东,双高办研究员王毅鹏等参加会议。

2.jpg

周仲文对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能源消费智能化研究所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始终围绕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历程。他提到,长期以来,我校积极寻求与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和顶尖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入研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之道,并携手共创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深度合作路径。通过这些合作,学校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研实力和教学水平,也为企业和科研院所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实现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他表示,希望与清华四川携手并进,围绕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双方各自在科研、教学、产业应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重大科技平台建设、科技创新项目攻关、高端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开展更为务实和深入的合作。他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必将推动更多优秀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和广泛应用,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动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作出更加积极和显著的贡献。

3.jpg


高浪详细介绍了研究所在能源智能化、绿色能源开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产业应用案例。他提到,近年来,研究所始终站在科技前沿,致力于推动能源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和低碳化发展,在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储能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应用于多个工业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中。


他高度评价了学校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显著成绩。基于双方的共同愿景和互补优势,他期待双方在课程资源开发、产教融合项目、技术创新研发等多个领域展开密切合作,共同开发适应未来能源产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携手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和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4.jpg

侯建东表示,近年来,能源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平台,通过紧密联结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用户多方资源,促进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的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学院大力推进“双高”(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不仅注重提升教学质量与科研实力,还致力于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能源领域专业人才,以满足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深化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学院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的能源科技人才,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经过深度的交流和讨论后

双方决定在多个关键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共同推动能源科技与教育事业的融合发展

打造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合作成果


●  在产教融合项目方面,双方将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打造一批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产教融合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同时也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  在技术创新研发方面,双方将共同设立联合研发中心,聚焦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等前沿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双方将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进程,推动更多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在低碳综合能源开发及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方面,双方将携手打造一批低碳、高效、智能的能源示范项目,推动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5.jpg

6.jpg

7.jpg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能源革命”号召,落实“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2+2合作协议,服务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清华大学在四川省、成都市及天府新区的大力支持下,以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为依托,设立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作为四川省校合作的第一个科研机构,研究院于2016年3月正式落户四川天府新区,致力于打造能源互联网领域的人才汇聚平台、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发展高地。

自成立以来,研究院立足成都、服务四川、连接海内外,面向清洁低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能源交叉融合、能源碳中和等前沿技术与关键领域,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已发展成为能源互联网领域具有引领作用的技术创新研发机构,为清华大学服务西南地区和天府新区对外开放作出了突出贡献。